close
耳背,耳穴,患者,作用,耳廓 提問: 耳朵上降壓溝的穴位在哪里? 問題補充: 圖示 医师解答: 高血壓是以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,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。、  中醫認為,高血壓可分為肝陽上亢等幾個證型,但總體而言,肝陰不足、虛陽上亢是其常見病機。患者除血壓升高外多兼見頭痛、眩暈、面紅、耳鳴、便秘、口苦等癥狀,心臟、血管、腎、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變。  應對高血壓的關鍵措施是“重在預防”。近年來,耳穴按摩療法已經證實有一定的穩定血壓作用。耳穴按摩療法可以預防高血壓,對輕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,還對中度和重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。中醫認為,“耳為宗脈之所聚”,十二經脈皆通于耳,人體某一臟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廓相應點上。耳背有一“耳背溝”,位于耳廓背面,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。因其有穩定血壓的作用,故亦稱“降壓溝”。  取穴:降壓溝、降壓點、肝穴、腎穴、內分泌穴、腎上腺穴、耳輪部、耳背部。  按摩方法:用白虎下山手法(以雙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,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之降壓溝,本法由上而下按摩,形如白虎下山之勢而得名。)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壓溝6分鐘,頻率為每分鐘約90次,以紅熱為度;捻耳輪部6分鐘,頻率為每分鐘約90次,重點捻耳尖;掌擦耳背部,頻率為每分鐘約120次;其余穴位用耳壓法貼王不留行子治療,每次輪替選用3~4個穴位,左右耳交換治療。如是輕型高血壓患者,貼丸后每天早晚兩次按壓即可,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應適當增加按壓次數。還可配足底涌泉穴,掌擦涌泉穴5分鐘,頻率為每分鐘約180次。   特別提示:高血壓患者特別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壓作用。  除耳穴按摩外,高血壓患者還應注意:及時監測血壓,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;節制飲食,控制體重;限制食鹽攝入量;保持樂觀情緒,注意勞逸結合,生活起居有節;經常做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有氧運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e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